Table of Contents

在前兩篇文章中,我們分別探討了如何讓團隊適量參與決策過程、以及掌握溝通的關鍵,這些都是為了讓團隊能夠在專案進行時,更容易達成共識並且事半功倍。但是,光有這些還不夠。因為不管我們的規劃有多麼完善,專案進行中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和變動。

靈活性:專案經理最重要的生存技能

做為一名專案經理,靈活性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生存技能。因為專案的本質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即使事前準備再多的文件與合約,我們還是永遠無法預測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

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只能被動地等待問題發生。相反地,我們可以透過建立一些保護機制,來降低這些不確定性帶來的衝擊,讓團隊能夠更安心地專注在眼前的任務上。

建立三層保護網

第一層:評估外部限制

首先,在專案規劃階段,我們就必須將各種外部因素納入考量。比如說國定假日、團隊成員的休假、或是可能的病假等。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如果沒有事先規劃好,往往會在專案進行中造成意想不到的影響。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我們的專案預計要在農曆年前完成,但是如果沒有將年節假期、以及年前大家可能會請假的情況納入考量,那麼很可能會在最後關頭手忙腳亂,不得不讓團隊加班趕工。

第二層:風險與挑戰的預防

除了外部限制之外,我們還需要評估可能發生的風險和挑戰。比如說:如果團隊中有人突然生病或離職了怎麼辦?我們能在公司內部找到替代人選嗎?如果不行,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

一個好的做法是,在專案開始前就先準備一份「應急清單」,列出各種可能發生的狀況,以及相對應的解決方案。這樣當問題真的發生時,我們就能夠快速反應,而不是手忙腳亂。

第三層:時間緩衝的設計

在專案管理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叫做「浮動時間」(Float)。它是指當一個任務延後開始時,在不影響整個專案完成期限的情況下,最多可以延遲多久。

透過合理地設計浮動時間,我們可以為專案建立一個時間上的緩衝區,讓團隊在面對突發狀況時,有更多的彈性來調整。

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防

光是建立保護網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定期檢視這些機制是否還能發揮作用。因為隨著專案的進行,原本設定的保護機制可能隨時會因為各種因素而失效。

比如說,原本預留的浮動時間可能因為前面的任務延遲而被消耗掉,或是原本列在應急清單上的替代人選可能已經不再適用 (比如轉調、離職、或突然增加工作負擔等)。所以,我們需要定期檢視這些機制,並且適時地對它進行調整。

結語

在專案管理中,不確定性是無法完全避免的。但是,透過建立完善的保護網,我們可以讓團隊在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更有信心地往前進。

而這樣的保護網,不僅能讓團隊更安心地專注在眼前的任務上,也能讓整個專案的進行更加順暢。畢竟,一個好的專案經理,不只是要會帶領團隊前進,更要能夠為團隊創造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

但凡事都有萬一,如果即使我們做了這麼多準備,專案還是遇到重大變動或情況真的不明朗的時候,又該怎麼辦呢?別擔心,我們在下一篇當中,將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看看如何在面對不確定性的局面時,還能展現有效的領導能力。請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