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每天都覺得工作壓力如山倒,面對辦公桌上的文件疲態盡現嗎?或許你已經嚮往翻桌走人,但我們其實內心都清楚,知道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式。工作固然重要,但若長期陷於這種壓力下,不僅影響身心健康,也會降低工作效率。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如何以更健康且高效的方式面對工作壓力。關鍵就在於調整我們的「自動化思考習慣」。

自動化思考:人類思考的無意識模式

首先,自動化思考到底是什麼?簡單來說,這是我們大腦對環境做出快速反應的無意識模式。面對壓力情境,大腦通常先依賴已知的模式進行判斷,進而做出直覺回應。然而,這種回應未必都是最好的解答。認識這個現象,就是我們改變它的開始。

自我檢核

你在不知不覺間,有自動化思考的習慣嗎?

要改變自動化思考,首先需要我們察覺到自己何時陷入這種思維模式。心理學家鈴木敏昭提出,關於自動化思考所造成常見的「認知扭曲」,包含了二分法思考、過度類化、悲觀濾鏡、跳躍式結論、誇大與貶低、情緒性偏見、應該思考、貼標籤、自我關聯這九種面向。以下是一個自我檢核的清單,看看自己是否經常不小心陷入自動化思考的陷阱:

↳ 二分法思考

你是否經常.忽略兩個極端之間,其實存在大量灰色地帶?比如「美與醜」「天才與笨蛋」「善良與邪惡」...等

↳ 過度類化

你是否會將只發生過一兩次的事件,視為「每次」或「全部」都這樣?

↳ 悲觀濾鏡

你是否經常只看到事情的消極面,忽略了正面的部分?或感覺快樂的記憶容易被遺忘、而難受的記憶卻歷久彌新呢?

↳ 跳躍式結論

大致上可以分為下面兩種

  • 過度解讀:有點類似「讀空氣」讀過頭,比如平常來往熱絡的同事今天表情比較平淡,便斷定「他討厭我了」(其實可能只是對方今天剛好身體不舒服)
  • 預測偏誤 :傾向把結果想像得很糟,然後用這個想像來斷定未來沒有希望、或因此判定滅頂之災即將降臨等

↳ 誇大與貶低

你是否認為自己的缺點或失敗是很巨大的,而且卻想會越在心中無限放大;認為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沒什麼了不起,而且越想會越認為自己很差呢?

↳ 情緒性偏見

你是否雖然知道判斷事物時應理性大於感受,實際上在生活中卻忍不住經常以感受來當作優先的行動依據呢?

↳「應該」思考

你是否認O為世間萬物都有個「應該」或「一定」,比如「OO就應該做OO」「XX就應該是XXX」等。並且當現實生活當中沒有符合內心的這些預期時,會因此產生痛苦的感受?

↳ 貼標籤

你是否常不知不覺給自己和別人貼標籤,而且是負面的標籤?比如「我很懶惰」「他很邪惡」等

↳ 自我關連

你是否常將所有事情都與自己相關連,覺得是自己的錯,即使這件事不一定與你真的有關?

如何扭轉自動化思考的習慣?

那如果發現自己在日常思考上面有這些習慣,該怎麼辦呢?首先,查覺到問題就是改善的第一步,我們可以將上面這張表抄下來或印出來,貼在自己容易看見的地方,有意識地留意自身每天心中的想法都是如何、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產生的,經過時日的沉澱,就能慢慢減低受到自動化思考影響的程度。除此以外我們也可以透過開創新的思考模式。閱讀相關書籍、參加工作坊,或尋找專業輔導,都是很好的途徑。

別忘了,改變自動化思考的目標,是讓你能有更多選擇去面對問題。雖然改變自動化思考習慣並不容易,但是當你學會用更有效率的方式面對工作中的問題,你會發現工作並不再是壓力的來源,而是成長的契機。說不定你並不需要“炸了”公司,只需要轉變你的思考方式。一起出發,開啟思考的新旅程吧!

•     •     •
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