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今天我們要來探討兩種在現今企業經營和產品開發領域相當重要的方法論:敏捷(Agile)與精實(Lean)。這兩種方法論在許多人的觀念中經常混為一談,但實際上它們之間不論是概念起源、側重的目標、還是實施方法,都有些明顯的差異。

那他們的不同之處在哪裡呢?首先我們可以先從拆解名詞字面開始:

  • Agile:原意為動作精致;靈巧機敏、應變迅捷的狀態。於是翻譯為「敏捷」
  • Lean:原意為(肉類)無多餘脂肪、精瘦且健康的狀態。於是翻譯為「精實」或者「精益」

從字面原意我們就可以大致感覺出來,敏捷(Agile)與精實(Lean)所追求的願景與狀態,其實屬於不太一樣的面向。敏捷傾向於追求對多變環境的靈活適應性、而精實則著重在組織價值的提升。

敏捷(Agile):快速反應、持續改進

「敏捷」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本世紀初的軟體開發領域,用來幫助開發人員輕鬆應對變化多端的要求。在整個過程中,敏捷管理更看重人與人之間的配合。同時,它也提倡我們要靈活變通,不怕試驗失敗,要立即回應問題,始終以客戶為中心,並不斷地基於原產品進行改善。

敏捷強調的是快速適應變化,並透過跨功能團隊的合作,快速、頻繁地交付出對用戶有價值的產品。因此,敏捷方法論的實施通常涉及到短週期的迭代(iteration)、日常的短會議、以及頻繁的回顧與改進。而我們經常能聽到的 Scrum ,則是實施 Agile 時,常會使用到的一種框架。

精實(Lean):刪除浪費、追求價值

「精實」一詞則是源自於20世紀時,由製造業 (也就是當時的豐田汽車) 所提出的持續改善(Kaizan)概念。它的核心在於試圖識別與刪除浪費、追求價值,進而提高生產的效率。在精實的思維下,"浪費"是指任何不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活動,而"價值"則是由客戶來定義。

精實方法論強調使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的價值,這包括減少產品生產的過程中的浪費、等待時間和庫存等。通常會圍繞著豐田的 5S 概念來展開,這5個「S」分別是:

  • 整理(せいり, Seiri) - Sort:將現有的事物分為「要」與「不要」兩類,然後把「不要」的全部丟棄
  • 整頓(せいとん, Seiton) - Set in order:整理事物,直至任何人都能從中找到 / 收起 當中的任何東西
  • 清掃(せいそう, Seisō) - Shine:持續的清掃與維持以上兩步的成果
  • 清潔(せいけつ, Seiketsu) - Standardize:將以上三步標準化,使每次的執行方式與順序完全相同
  • 躾(しつけ, Shitsuke) - Sustain:養成維持正確執行以上四步的習慣,並將這個紀律灌輸給團隊中的每一個人

在這當中,我們也能經常能看到實施精實方法的工作人員使用看板方法(Kanban) 來管理任務與工作。

敏捷與精實:相異與相通

雖然敏捷和精實有其各自的起源和原則,但兩者有許多相通之處。例如,兩者都強調持續改進,以及努力提供價值。然而,敏捷更側重於適應變化和快速交付,而精實則更側重於效率和價值最大化。

在實際應用中,敏捷與精實也經常會被結合在一起,形成所謂的"精實敏捷"(Lean-Agile)方法論。這種方法論結合了敏捷的快速反應與精實的效率追求,以達到最佳的效果。我們可以將敏捷看作是一種"做對的事"的策略,專注於開發對用戶有價值的產品。而精實則是一種"把事做對"的策略,專注於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創造價值。所以如果將這兩種方法論結合起來的話,我們就可以既做對的事,又能同時把事做對。聽起來是不是很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