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主管,每天都要指派各種大小任務給團隊成員。但你有沒有發現,明明事情就交代出去了,為為什麼有的人就是需要一直跑來重複確認任務細節?有的人就是會一直搞錯重點?還有那種一直拖的,到底是在拖什麼?
難道你的團隊真的特別爛嗎?其實,把任務確實又清晰的交辦出去也是一種專業,不是單純的使喚就可以喔!今天就來聊聊,要怎麼樣才能更有技巧地請人做事,讓你的團隊效率變得又快又好。
交辦前的準備工作
很多主管常常會覺得「反正他們都懂,大概說一下就可以了吧」,但其實這樣反而容易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溝通成本,甚至讓下屬因為搞不清楚狀況而感到挫折。
因為「聽不懂主管的需求」很容易讓你的下屬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力不行所以才聽不懂呢?如果硬著頭皮問,會不會挨罵呢?… 結果事情還沒開始做,光這些內心小劇場就耗掉不少能量,哪還有多餘的幹勁好好做事呢。
先想清楚任務的關鍵要素
事情要交辦給團隊之前,其實需要花點時間先釐清任務的各個面向喔。否則常常講得含糊不清,徒增後續溝通成本,更容易讓團隊在執行上遇到困難。
我們可以從這幾個關鍵點來思考:
- 這件事要達到什麼目標?
- 完成的期限大概在什麼時候?
- 有沒有一定要注意的細節?
- 需要跟誰配合或是通知誰?
舉個例子來說,當你要請同事準備一份簡報時,與其只說「幫我做個簡報」這樣籠統的要求,不如先想清楚:這份簡報是要給誰看?有沒有什麼特別要強調的重點?需要多詳細的資料?做簡報是為了達成什麼樣的目的?這樣才能讓同事更清楚知道該怎麼做。
延伸閱讀:
為何你的部屬做不出令人滿意的「報告」?談管理者對資料、資訊、與報告的實務需求與場景
評估任務的難度與急迫性
至於任務的優先順序呢?
首先是要評估事情的複雜度,以及需要投入的人力與時間。接著要想想這個任務是不是跟其他正在進行的工作有關聯性,如果延遲了又會對團隊造成什麼影響。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找到最適合的人選來執行任務,也才能給予合理的時程與資源安排。
延伸閱讀:
交辦時的溝通技巧
現在我們已經在交辦任務之前,大略勾勒出了這件任務的輪廓、以及想清楚對事情的需求了。但光是在腦海裡構思計畫是不夠的,我們要能夠清楚且有效地將這些想法,傳達給團隊成員才行。
先講目標
首先,我們要做的是要能清楚並簡短的說出這件任務的目標,比如:
「下週三這個客戶要來拜訪,他們對我們的某項產品很有興趣,但同時他也在考慮另一家企業的產品。我需要一份能夠凸顯我們產品優勢的簡報,讓對方能在聽取我的說明後簽下訂單。」
重要的事情寫下來
說完這個最重要的目標後,我們才能開始談與這件任務有關的具體細節。比如 5W1H 這樣的拆解,就要到這一步才開始做。
而講到重要的部份時,最好是能把它文字化,你可以在開始之前就先打好稿子,或是在說的時候即時的在對方面前書寫在白板或筆記本上,讓對方能夠更清楚地掌握任務的關鍵點。
這樣不僅能讓大家更理解你的需求,還能在第一時間盡量減少個體間的認知差異。
延伸閱讀:
確認對方有沒有聽懂
讓對方複述一下他們理解的內容,是確認雙方認知是否一致的好方法。你可以這樣問:「可以跟我說說看,你打算怎麼進行這項任務嗎?」或是「你覺得這件事情最重要的地方是什麼?」
如果發現對方的理解和你的期待有落差,這時候就要及時澄清,以免之後造成更大的誤會。而且透過這樣的對話,你也能更了解對方的思考方式,對下次交辦任務會很有幫助。
另外,也要記得跟對方討論可能會遇到的困難,讓對方提前思考可能的風險,並一起討論解決方案,這樣在執行時就能更有把握。
打造可靠的支援系統
完成任務分派後,別忘了要建立一個明確的支援系統。讓團隊成員知道在執行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可以找到適當的協助管道,這樣能夠讓他們更有信心地完成任務。
我們要讓成員們很清楚明白的知道:
- 遇到問題時該找誰幫忙
- 需要更多資源時該跟誰申請
- 工作進度要在什麼時候回報
如此一來,大家就不會再因為不敢問問題,而不知不覺延誤工作進度了!
追蹤與回饋的時機
任務交辦出去後,給予適當的追蹤與回饋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好的追蹤方式可以讓任務更順利完成、而有效的回饋則可以幫助團隊隨著經驗值的增加,達到持續成長效果喔。
設置重要的追蹤時點
當我們在處理較大規模的任務時,合理安排追蹤的時間點是很重要的。透過定期的檢視,我們可以確保任務能順利完成,也能及時發現需要協助的地方。
以下幾個時機點特別重要:
- 剛開始執行時:確認團隊是否順利上手、有沒有遇到障礙
- 執行的過程中:了解目前的進度、是否需要額外支援
- 快要到期限時:檢視完成度、評估是否需要調整時程
記住,進行追蹤時的態度很重要。我們可以用輕鬆的口吻詢問:「最近工作進行得如何呢?需要我幫什麼忙嗎?」這樣能讓團隊感受到支持,而不是壓力。
給予有效的回饋
當任務告一段落後,我們要能夠針對這次的工作表現,給予有意義的回饋。
首先,要找出值得讚賞的地方,並且清楚說明為什麼做得好;接著,如果有需要改進的部分,也要能具體指出來,並提供實際可行的建議;最後,也可以和團隊討論,看看是否需要透過進修或培訓來提升某些能力。
要特別注意的是,回饋時的表達方式很重要。舉例來說,不要只說「這份簡報做得不錯」,而是要明確指出:「這次簡報的架構安排得很清晰,不過圖表的說明可以再詳細一些,這樣可以幫助觀眾更快掌握重點。」
建立長期的默契
其實請人做事是一門需要經營的藝術。如果我們能在日常工作中建立起好的默契,不只可以減少溝通成本,也能讓團隊更有向心力。所以與其每次交辦時都擔心任務會出錯,不如先花時間了解每個團隊成員的特質,再用最適合的方式來溝通。
比如說有些人喜歡先有大方向再討論細節,有些人則是習慣一步一步來。又或者有人做事比較龜毛,需要很明確的規格;有人則是給個目標就會自己去想辦法。這些都需要我們花時間跟耐心去個別觀察和調整。
另外,如果發現某些任務經常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建議可以把這些經驗整理成一個簡單的 checklist。這樣下次交辦類似任務時,就能避免重複犯錯,同時也能讓團隊累積更多寶貴的工作智慧喔。